隔壁刚进大学的表弟偷偷告诉我,他室友已经好几晚没有回宿舍了。看着他若有若无的假笑,我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说:管好你自己的私生活就行了,好好读书,别瞎操心。
刚上大学,对外界世界表示新奇的大学生,往往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。关键好的影响不传播,坏的影响首先染上。好奇心利用我们的劣根性往不好的方向想,这个时候,人与人之间的闲言碎语特别膈应人。
于是我给表弟正一正心,讲了这么个真实故事。
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,有天上完课回到宿舍,发现室友们正在激烈地讨论着。
原来是室友A(女)今天被一个陌生男子加了微信号,二话不说就发来一个红包和一个酒店地址,室友A就问他什么意思。
他回复说:“不是讲好价钱了么?还问那么多干什么,今天晚上到这个房间等我就是了。”
除了愤怒之外,我室友A一阵莫名其妙。于是我们展开了严肃的讨论……
室友B:A又不认识这个陌生男子,他是怎么加到微信的?
室友C:这个男的说好价钱是谁在和他说?
室友A:我从来没有乱来过,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?我没什么仇人啊……
我:就给这么点钱啊……
室友ABC:………………
我们几个思来想去也没能把背后的那个人给揪出来。
不过通过这个来“约”的陌生男子,我们得到以下信息:
1.有人(伪装成女大学生)通过微信摇一摇,在学校加好友。
2.加上之后,发红包,金额在百元之内,发完后,“女大学生”让他加另一个微信号,说是自己小号,到时候再约地点。
当时身为清纯女大学生的年幼无知的我,还不知道每天用来回复“收到”的微信竟然还有着第三方业务拓展功能,更没有想到这种“先付款,后服务”的诚信精神竟如此的博大精深。
这种操作还有傻X上当………………
为了写完这篇文章,为了替室友找到元凶,一向以“机智过人”出名的我,决定以身试法。
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,我们几个人分布在了学校的图书馆、自习室、宿舍、食堂,各自开始微信摇一摇(请忽略当时拿着手机疯狂甩手的我们),不巧的是,在宿舍的我,终于摇出了“作案者”。
(通过之前来约的小哥,我们知道了那个背后搞事的人的微信头像和昵称,但是加不了好友,也为了能把他调出来,决定以“客户"的身份去接近他)
作案者叫“甜甜”,头像是一张自拍角度有胸有颜的美女,但我没有兴趣,我想假装约她,然后为我室友报仇雪恨。但是对方混了这么久,也很机智,不肯露面,后来让我给个红包,约出去见。
我决定舍身取义,交一下这个智商税。
一样的套路,该犯罪嫌疑人没有给我室友的微信号,而是给了另一个。这说明他给微信号是随机的,和我室友本人是否有过节没有关系,她想每次只赚一点点。
但是任何一笔小钱乘以十三亿都是一个大钱,曾经看到某文章提到,某个有颜色的假网站,日净赚百万,从此不敢再小觑这些小额诈骗,一笔钱不多,但是交税的人多就一发不可收,我决定把这个人彻底揪出来。(绝对不是为了追回我的钱,我没有,别瞎说。)
于是,我没有再交智商税。
看着她的微信,我打开了电脑,发现键盘有点脏,随手擦了擦,不小心看到了她的账号信息。经过一系列的推敲推理,福尔摩斯·我,知道了他的学院专业班级姓名。
最终的结局自然不用说了,虽然此人非常罪恶,耍小聪明也不会惹祸上身。但是那些上钓的男大学生确实需要更好地反思一下自己。
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?这样的事是否值得尝试?之后的后果如何?在大学这样的环境下,你值得更好地遇见更好的人,而不是别人都怎样了,你也要和他们一样。
成人社会的基本规则是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,这样所有一切才不会辜负你二十多年的努力,和父母老师二十多年的培育。